這兩年極簡生活在台灣開始變成一種新的流行趨勢,但仍有許多人不是很清楚甚至有點排斥。我認為有部分的確是不安全感,也有很大原因是因為陌生不熟悉,或是某些原則與現在社會進行中的有相違背而無所適從。像是若大家都不買東西,就經濟學理論來說會反而會造成經濟大蕭條。以極簡生活主義者的觀點來說,卻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其中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以為極簡生活主義者=倡導『不買物品』的人,但以極簡主義者的觀點,用一個更精確地說法應該是:倡導不買『不必要實體物品』,並且鼓勵不停生產更多價值貢獻社會的人。
很多人說到極簡生活,刻板印象裡的畫面就是空無一物。但極簡生活不侷限於物品,它更像是一種修行:不停地一再打破舊有對社會普世價值觀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生活的信念。重新用另一種角度去認識理解現在的世界,這也是我覺得在極簡這條路上最好玩、有趣的地方。因為知道它的好,更想讓更多人了解它。
以下是六個極簡生活的好處:
一、更輕鬆地打掃家裡因為地上、桌面上的物品不多,空白處變多,所以只要簡單的一趟吸塵、一趟擦拭,很快就清潔完畢。用有效率地掃地機器人也可以很放心的同時去做其他事情不用怕他被絆住或迷路以往覺得清潔很麻煩,是因為還要多出很多時間在把地板上、桌上的傢俱物品移開,擦拭完再放回去排整齊的步驟。對極簡主義者來說,其實反而花比較少時間在清潔整理上。
二、更多時間與注意力放在生產價值與投資行為每個人的時間、注意力、金錢可以拿來做三種行為,生產、投資與消費。
生產行為:上班、工作可以賺錢,是因為在上班或是工作的時間裡,用自己的專長生產價值,和公司或客戶換取金錢,屬於生產行為。
投資行為:下了班之後或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可以學習技能,促進自己做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或是提高能做出更高階價值的生產能力,屬於投資的行為。
消費行為:逛街購物、看電影是屬於消費行為,用自己的金錢換取其他人所生產的物品、價值。看劇、逛社交平台雖是免費,但其實是用自己的注意力去換取其他人所生產的價值,也是屬於消費行為。
三、更多的存款物質主義社會下,整個社會氛圍不停倡導的是把時間、金錢花在消費上,用優惠、用各種廣告、各種手段促使你盡量購買多一點東西,買最新最多功能最好的東西。而極簡主義者把目標轉而放在生產價值上。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極簡生活主義者在幾年後也同時達成財富自由,或是開始存款變多,因為他們一直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投資與生產價值。
四、更容易感到幸福快樂因為平日不輕易添加新的物品,有想要的東西會評估確認很久,一旦擁有新的東西,也會格外的珍惜。相較很常購物的人,大腦對於擁有新物品的刺激更大,幸福感也會更大、持續更久。(推薦參考囧星人的這部影片)
五、更清晰的思緒因為物品少了,對小事要做的決策(例如:今天要穿哪間衣服?要搭配什麼鞋子?)和要做的雜事(例如:收藏物品的保養)也會跟著變少。極簡生活減少空間的物品和減少待辦清單上的事情,都大量降低大腦不斷分心的機會,很容易讓時間與注意力重新回到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六、更有自信在極簡、斷捨離物品的過程中,每一次實做的斷捨離經驗、每一次讓物品離開時心境上的體會等等,每一次的經驗都是訓練自己更認識自己的需求、更適合自己的方案,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更能辨識出什麼是現在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且緊急的。從多方面的角度更認識自己,提高取捨的能力,生產能力,就會更有自我價值的意識,無形之中也同時會不斷地提高自信。
以上就是我極力想推薦、分享極簡生活給許多人的原因。
首頁圖是2015年左右我租屋處一進門看到樣貌,下面這張則是2018年同一租屋處,而那時候在房間,雖然地方不大,但因為物品不多,有時候還真的會有一點迴音,現在看來也有點寒冷。現在實際的房間長相,又有點不一樣了,之後會再跟大家分享。
很多人說到極簡生活,刻板印象裡的畫面就是空無一物。但極簡生活不侷限於物品,它更像是一種修行:不停地一再打破舊有對社會普世價值觀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生活的信念。重新用另一種角度去認識理解現在的世界,這也是我覺得在極簡這條路上最好玩、有趣的地方。因為知道它的好,更想讓更多人了解它。
以下是六個極簡生活的好處:
一、更輕鬆地打掃家裡因為地上、桌面上的物品不多,空白處變多,所以只要簡單的一趟吸塵、一趟擦拭,很快就清潔完畢。用有效率地掃地機器人也可以很放心的同時去做其他事情不用怕他被絆住或迷路以往覺得清潔很麻煩,是因為還要多出很多時間在把地板上、桌上的傢俱物品移開,擦拭完再放回去排整齊的步驟。對極簡主義者來說,其實反而花比較少時間在清潔整理上。
二、更多時間與注意力放在生產價值與投資行為每個人的時間、注意力、金錢可以拿來做三種行為,生產、投資與消費。
生產行為:上班、工作可以賺錢,是因為在上班或是工作的時間裡,用自己的專長生產價值,和公司或客戶換取金錢,屬於生產行為。
投資行為:下了班之後或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可以學習技能,促進自己做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或是提高能做出更高階價值的生產能力,屬於投資的行為。
消費行為:逛街購物、看電影是屬於消費行為,用自己的金錢換取其他人所生產的物品、價值。看劇、逛社交平台雖是免費,但其實是用自己的注意力去換取其他人所生產的價值,也是屬於消費行為。
三、更多的存款物質主義社會下,整個社會氛圍不停倡導的是把時間、金錢花在消費上,用優惠、用各種廣告、各種手段促使你盡量購買多一點東西,買最新最多功能最好的東西。而極簡主義者把目標轉而放在生產價值上。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極簡生活主義者在幾年後也同時達成財富自由,或是開始存款變多,因為他們一直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投資與生產價值。
四、更容易感到幸福快樂因為平日不輕易添加新的物品,有想要的東西會評估確認很久,一旦擁有新的東西,也會格外的珍惜。相較很常購物的人,大腦對於擁有新物品的刺激更大,幸福感也會更大、持續更久。(推薦參考囧星人的這部影片)
五、更清晰的思緒因為物品少了,對小事要做的決策(例如:今天要穿哪間衣服?要搭配什麼鞋子?)和要做的雜事(例如:收藏物品的保養)也會跟著變少。極簡生活減少空間的物品和減少待辦清單上的事情,都大量降低大腦不斷分心的機會,很容易讓時間與注意力重新回到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六、更有自信在極簡、斷捨離物品的過程中,每一次實做的斷捨離經驗、每一次讓物品離開時心境上的體會等等,每一次的經驗都是訓練自己更認識自己的需求、更適合自己的方案,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更能辨識出什麼是現在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且緊急的。從多方面的角度更認識自己,提高取捨的能力,生產能力,就會更有自我價值的意識,無形之中也同時會不斷地提高自信。
以上就是我極力想推薦、分享極簡生活給許多人的原因。
首頁圖是2015年左右我租屋處一進門看到樣貌,下面這張則是2018年同一租屋處,而那時候在房間,雖然地方不大,但因為物品不多,有時候還真的會有一點迴音,現在看來也有點寒冷。現在實際的房間長相,又有點不一樣了,之後會再跟大家分享。
另外順便分享我極簡生活的啟蒙三本書。台灣在2011年翻譯出版兩本整理界的大著,也開啟了全台整理與斷捨離風潮。一是方智出版,日本近藤麻理惠所著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另一本是日本山下英子所著的《斷捨離》。這兩本是開啟我對整理這件事情的關注。
直到2016年三采出版極簡生活主義者佐佐木典士所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更是讓我對整理提高到另一個境界,它帶領我認識了另一種截然不同於現在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我開始不停執行、想像、在極簡主義生活原則下探索多元生活種種的可能。有點像是拿掉『我需要某某東西讓我很幸福』這個濾鏡,換上一副新的『我要探索擁有物品最低數量時的幸福生活』的眼鏡看世界。
希望本篇的文章會吸引更多人想嘗試或開始小範圍的進行極簡生活體驗。
若有你想知道關於極簡生活的疑問或主題,歡迎底下留言或FB留言讓我知道~
若有你想知道關於極簡生活的疑問或主題,歡迎底下留言或FB留言讓我知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