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曾經與父母因為整理老家的事情,吵架很多次,但最後發現,吵架完全無助於關係與生活變好,父母依然故我,而我總是在每次與父母親吵架後,因為久久回家一次的珍貴時間,卻在吵架中渡過,再充滿愧疚地離開北上。
我漸漸在心裡與老家拉開距離,雖然我知道心裡還是放不下,雖然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在雜亂的環境中生活很不捨,但我不再說出口,我開始沈默,但心裡的烏雲,還是揮之不去。
直到今天我認真地看完這本書後,心裡像照進了陽光,我知道要用什麼新的方式,重建與父母的關係。
「整理,是重新爬梳自己的人生,人際關係。」
「物品呈現出來的生活環境,其實是反應內心狀態的外顯。」
子女想要整理父母家的動機究竟是什麼?
是出於愛護不捨,或是想要彰顯自己的權力?
親子間的對立隱含多種情緒,有憤怒、不捨,無奈、焦慮、愧疚......,埋藏在最深層的其實是「愛」。
親子關係間互動裡許多說不出口的話,都藏在那堆看似無用的物品裡。
整理父母家的第一步,不是開始動手,或是動口。
而是,從「心」出發,從自己出發。
斷:斷掉與父母親之間的依賴關係,拉出距離感(可以自己調整接觸的頻率、時間長短、空間等等)
捨:捨棄想要將自己價值觀強壓在父母身上的掌控,以及對父母的期待
離:離開原本的依賴共生關係
最後,是讓雙方都成為成熟獨立、為自己負責的個體。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故事,要讓陷在泥淖裡的馬奮力爬出泥坑向前,最有用的不是後面的鞭子,而是陪伴,讓他們自己從內心裡長出想要改變的動機,且讓他們知道你信任他們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這件事,接著在前面示範、引導。
放下自己對父母的期待,開始關心父母的那些日常,瞭解他們背後的原因,尊重他們的價值觀,儘管和自己天差地遠。讓他們逐漸放下防備心。接著從自己開始斷捨離,從自己開始,從自己的東西開始、自己的房間開始。親自示範給他們看斷捨離成功後的快樂生活。信任他們可以自己辦得到。只在他們主動提出需要協助的時候給予提示,然後放手讓他們繼續完成。
本書給我來說最重要的收獲是,關於子女的愧疚感,關鍵解法:尊重與信任。不是要你丟下父母,而是尊重並正視,他們也是獨立的人,每個人都有權利與義務過好自己的人生。要信任,他們內心也是有動力想過自己認為快樂的人生。放下想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期待。
資料及圖片來源:博客來《父母家的斷捨離:囤積狂與斷捨離主義者的對決》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